世卫组织发布《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》
将病毒性肝炎列为全球第七大死亡原因


         世卫组织在《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》中表示,病毒性肝炎是一项世界性公共卫生挑战。这份报告提供的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,全球共有3.25亿人感染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,其中2.57亿人染有乙肝病毒。


         世卫组织艾滋病司司长和全球肝炎规划主任希恩夏尔博士指出:“病毒性肝炎的威胁堪比艾滋病毒、结核病等其他重大传染病”,“如果这些感染者仍然像目前这样不能得到治疗,其后果将非常严重,其中多数人将罹患慢性病,甚至致命的肝硬化和癌症。”

         世卫报告列举了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威胁:病毒性肝炎是全球第七大死亡原因,2015年共造成134万人死亡,与结核病和艾滋病毒导致的死亡人数相当。


         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,历数现在已知的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七种病毒性肝炎的“罪状”,乙肝以其持久的耐力、顽强的难愈性、广泛的感染基数力拔头筹。乙型肝炎可以有两种发病形式 - 急性和慢性。一旦有人感染,这种情况就称为急性乙型肝炎(AHB)。在约90-95%的急性感染中,宿主的免疫系统将成功地从体内消除病毒。然而,在约5-10%的感染中,宿主的免疫系统不能消除病毒。当身体无法在6个月内清除病毒时,就会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需要进行终生的医疗观察,而那些有发生肝病风险的人甚至需要终生的药物治疗。


乙肝预防所取得的骄人成就


        世卫组织的希恩夏尔博士指出,尽管肝炎导致的死亡总数在增加,但由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出现上升,乙肝新发感染数也呈现下降趋势。在全球范围内,2015年出生的婴儿中有84%接种了3针经推荐的乙肝疫苗。他说:“五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新发感染比例大幅降低,2015年为1.3%;在疫苗前时代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则高达4.7%。这应该归功于乙肝疫苗的使用。”


        世卫组织的报告同时还指出,尽管存在种种挑战,一些国家为应对肝炎传播采取了成功措施。2015年,中国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6%,并且实现了五岁以下儿童流行率低于1%的乙肝控制目标。


        1992年,国家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,当新生儿按时接种乙肝疫苗之后,感染率大幅下降。


        2005年6月1日起,我国开始对全国新生儿实行全免费注射乙肝疫苗。


        2015年,中国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6%,并且实现了五岁以下儿童流行率低于1%的乙肝控制目标。


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乙肝防控还面临四大挑战


        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布的《我国乙型肝炎防控进展、挑战及建议》中,我国乙肝防控还面临四大挑战:


一 现行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不能完全阻断HBV母婴传播和水平传播


        目前,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,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7.6%以下;但对血清HBV DNA水平>106 IU/ml(国际单位/毫升)母亲所生的新生儿,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可高达9.25%。尤其在西部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,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和3针全程覆盖率较低,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更高。


        近日,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以“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”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,为狙击乙肝病毒这个人类“老敌手”,业内专家提出新思路、新进展、新成果,呼吁在此基础上指导临床,探寻功能性治愈乙肝的“新路径”。


        针对1—6岁儿童进行慢性乙肝的治疗,过去往往认为孩子如果处于免疫耐受期(早期)时,不宜进行抗病毒治疗,这一临床指南其实是基于成人免疫情况形成的。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介绍,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专门针对1—6岁儿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研究发现,1—6岁儿童年龄越小抗病毒治愈几率越大,且治疗效果好于成人。


        与会专家认为,这一细分人群的研究结果是基于真实世界的医学研究,针对既往抗病毒观念,提出了更科学的诊疗依据,可能改变当前儿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南。为此,应该进一步加紧开展儿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,以便进一步明确治疗的优化方案。

二 高危人群HBV传染率高


       高危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,如男同性恋者、急性乙肝患者的配偶HBsAg阳性率(23%)显著高于对照组(0%);HBsAg携带者的配偶HBsAg阳性率(13.21%)显著高于对照组(6.29%);医务人员(血液透析、外科、口腔科、化验室)HBsAg阳性率和急性乙肝发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。高危人群是我国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,值得引起高度重视。


三  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率低


        世卫组织《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》旨在到2030年将乙肝患者的检测比例提高至90%,治疗比例达到80%。报告指出,在2015年确诊的乙肝感染者仅占总数的9%;而只有8%的乙肝确诊感染者获得了治疗。


        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率低,且多数使用低效高耐药抗病毒药物。据估计,我国有2800万例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,其中740万例需要优先治疗。但目前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约350万例,仅占12.5%,主要原因是不能承受高昂的治疗费用。因此,国家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,降低药品价格,对需要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。


四 公众对乙肝认知度低 对乙肝存在社会歧视


       公众对乙肝认知度低,仍存在社会歧视,我国对乙肝的歧视根深蒂固,造成了很多因歧视导致的社会矛盾,主要原因在于对乙肝防治知识了解不够。乙肝不仅仅是医学问题,也是社会学和法学问题,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,公众的科学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。要做好乙肝防控工作,下一步,需要建立政府统一协调、多部门参与的乙肝防控机制或工作平台,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乙肝防控目标和可实施的操作方案。同时,还需要加强科研投入,探索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,指导防控工作的科学实施。


疫苗推广前时代的病毒携带者
更需要创新医疗手段的帮助

   
        对于 20-59 岁人群,由于其乙肝疫苗普种率低,病毒携带者数量很高。根据《2015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》数据,我国乙肝的携带者人数的统计, 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呈升高的趋势。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,越来越多原本隐匿存在的乙肝患者被陆续检测发现。
2009-2014 年我国乙肝携带者人数及增速

2014.png


数据来源:公开数据整理


乙肝治疗:从防到治


        乙肝疫苗和乙肝治疗药物是两个不同的策略,疫苗的成功在于接种后能够刺激出足够的免疫反应,这样等真的乙肝病毒感染的时候,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出并将之清除。对于现有的乙肝患者,事前疫苗手段已经无效,要依靠药物治疗。抗乙肝病毒药物目前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两大类治疗药物,由于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大,目前临床上更多使用的是核苷类药物。在我国,核苷类乙肝用药约占乙肝用药市场的80%,核苷类似物的化学结构与天然核苷酸类似,可以让乙肝病毒误以为是合成原料,掺入乙肝病毒链中,药物会阻断病毒链的进一步延长,抑制乙肝病毒复制。


        目前乙肝治疗用药都存在停止后易出现复发,长期应用诱发病毒突变产生耐药等问题,这些仍是对有效控制慢性HBV感染的巨大挑战。因此,寻找更佳有效的慢性HBV感染治疗策略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
       尊龙凯时所掌握的RNA干扰(RNA interference,RNAi)技术,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高效、特异地沉默病毒mRNA,从而抑制病毒产生,为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一柄利器。另外,由于病毒的复制过程需大量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帮助,因此,在不损害宿主的前提下,利用RNAi技术靶向于HBV感染相关的关键宿主因子,有望成为慢性HBV感染治疗的新策略。


       近些年来,在我国传染病防治领域,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显著。但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高度来看,仍需加大自主研发力度,优化国产高效、低耐药药物治疗策略,以有效阻止重症肝炎(肝衰竭)、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发生,乙型肝炎彻底治愈还有很长的路,但通过大力度的研发投入,缩短我们与国外生物医药研发的距离。传染病防治工作事关公众健康安全,任重道远,需要新知识、新技术等科技创新支撑,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。